當前位置:高考升學網(wǎng) > 教育新聞 > 正文
“奇怪”的事情一連在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這所民辦高校發(fā)生:
經(jīng)濟管理學院楊老師2012年考上了公務員,離開學校不久,又回到學校任教;后勤木工王師傅去了另一家企業(yè),不久又回到了學校;電氣信息學院輔導員張明明,到另一所民辦院校并當上了學生處副處長,前不久也向學校表達回歸的意向,哪怕重新?lián)屋o導員……
這些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的事情是如何發(fā)生的?
安居腰包鼓,教師有想頭
“民辦院校教師由于編制、身份、待遇、對未來發(fā)展的擔憂等種種原因,面臨不容易進人、留不住人的尷尬局面。”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副校長胡新煉說,辦學頭幾年,學校也遭遇此困。但困境只是暫時的,近5年來,學校不懈探索,從困境中找到突破。
在加大基礎、硬件設施建設的同時,學校尤其重視廣大教職工的工作和生活條件。近3年,學校幾次調整薪酬制度,教職工整體收入也是年年見漲。
向梅,剛進校3年,她笑著告訴記者:“剛來時每月只拿2000元多一點兒,現(xiàn)在可以拿到5000多元了,挺知足的!
不僅如此,學校還想盡辦法改善教職工住宿條件!鞍褜W校建成家的感覺!背崭毙iL王銀峰說,“腰包鼓了,有個溫暖的窩,教師的心也就焐熱了!
能力提升快,教師有干頭
高校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,更關注自己的未來發(fā)展。近年來,學校先后出臺《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青年教師培養(yǎng)計劃》《后備人才梯隊選拔管理辦法》等制度及20余條具體培養(yǎng)措施,激勵青年教師開展教學科研,并建立良性優(yōu)勝劣汰機制,為青年教師搭建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平臺。
“這幾年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個寒暑假,都撲在課題研究上。”藝術設計學院青年教師常來雁,把課題研究作為能力提升的切入口,連續(xù)兩年獲得重慶市人文社科類重點課題。在他的帶動下,學院6名青年教師也加入了他的科研團隊,形成了校級、市級課題研究梯隊。
,傅翔、唐海燕、羅平3名青年教師成功申報市教委A類科研課題,學校不僅給予對等的科研經(jīng)費支持,而且在年終考評中優(yōu)先考慮優(yōu)秀等級。學校30多名青年教師,正在讀學校與重慶大學共建的工程碩士研究生。
學校還大力實施青年教師全員工程實踐,外派青年教師赴全國各地企事業(yè)單位當“學徒”,到生產(chǎn)一線學真本領。“我們對外派參加工程實踐的教師,實行住宿、交通、生活、工作量‘四補’!焙聼捳f,真正讓教職工無后顧之憂。
如今,學校從辦學初期內、外聘教師2∶8比例變成8∶2,教職工人數(shù)已經(jīng)發(fā)展到千余人。教師學歷層次由過去以本科為主,變成了以碩士為主、博士遞增,教職工隊伍正在向“三高”發(fā)展。
事業(yè)成長暢,教師有奔頭
對優(yōu)秀人才的大膽使用,使廣大教職工看到了成長空間。
“學校給了我很大的平臺!2011年博士畢業(yè)的段旻來到學校土木工程學院,“我只是想著先找一個容身之地,但后來學校漸漸吸引了我!
“許多老教授不計名利,毫無保留地傳幫帶!币淮稳ド虾2少弻嶒炘O備,由于不熟悉參數(shù),時間又緊,段旻在凌晨1點多給學校黃教授打電話請教,“他在電話里不厭其煩地給我介紹各種參數(shù),并一直等著我落實了以后才安心”。
“我們的學術論文返回來的稿子上,滿滿的都是老教授們手寫的修改意見。有位劉教授還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修改,特地注明不同意思!倍潭4年間,段旻成長為學校青年教師中第一位副教授。
前些年進校的4名青年干部,在不到10年的時間一步步成長,現(xiàn)已成為學校的正處級干部。還有一批30歲左右的80后中層干部,都是近幾年從年輕教師中成長起來的。
“我們要用事實證明,在民辦校發(fā)展并不比在公辦校差。”段旻說。
大學讀兩個專業(yè)需要什么條
時間:2024-09-23 08:0:12國家勵志獎學金與助學金區(qū)
時間:2024-09-23 08:0:25國家勵志獎學金評審標準是
時間:2024-09-23 08:0:35國家勵志獎學金申請理由150
時間:2024-09-23 08:0:10